基本解释
(1).同一准则。《吕氏春秋·审分》:“夫治身与治国,一理之术也。” 高诱 注:“身治则国治,故曰一理之术也。”《文选·陆机<五等诸侯论>》:“然则八代之制,几可以一理贯。” 刘良 注:“一理谓合典则也。”《二程遗书》卷十八:“天下物皆可以理照,有物必有则,一物须有一理。” 明 胡居仁 《居业录·心性》:“天地人物,分虽不同,同此一理。”
(2).一个道理。 南朝 梁 刘孝标 《辨命论》:“非可以一理徵,非可以一途验。” 宋 真德秀 《问格物致知》:“万物各具一理,万理同出一原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看破治乱两途,不出阴阳一理。”
(3).同一地理区域。 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夫差内传》:“且 吴 与 越 同音共律,上合星宿,下共一理,而 吴 侵伐,大过五也。”
(4).温习一次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吾七岁时,诵《灵光殿赋》,至於今日,十年一理,犹不遗忘。”
词语(words): 一理
发音(Pronunciation): yī lǐ
基本含义(Basic Meaning): 一理指的是一种道理或原则。它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。
详细解释(Detailed Explanation): 一理是由“一”和“理”两个字组成的词语。其中,“一”表示唯一、统一,而“理”则表示道理、原则。一理强调了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,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观念。
使用场景(Usage Scenarios): 一理常用于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整体性,可以用来描述人际关系、社会问题、自然规律等。在讨论问题时,使用一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 据史书记载,一理最早出自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:“夫庸人执一理,知其所以然,而弗能御,则治不可得也。”这句话意味着庸人只知道一种道理,却不知道如何应用,因此无法治理国家。从而形成了词语一理。
词语结构(Structure of the words): 一理是一个名词短语,由两个汉字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很懂得运用一理,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。
2.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家长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一理思维能力。
3. 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一理,不能随意行事。
记忆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 可以将一理与“一根线”进行联想,表示一根线将事物串联起来,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性。
延伸学习(Extended Learning): 了解更多与一理相关的词语,如一言半语、一丝不苟等,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于一理的理解。
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:
1. 小学生:我们班上的同学要团结一心,相互帮助,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。这就是一理。
2. 初中生: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,还要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,这才是真正的一理。
3. 高中生: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,我们要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,才能理解历史的一理。
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一理这个词语。